昨天上午,宁波禾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14个货柜、共计300吨仿木建材装上一辆辆货车奔赴港口,将漂洋过海发往世界各地。
当成吨的废塑料与木屑在形似“太空舱”的设备中完成华丽蜕变,成为25年不腐的仿木建材;当环卫车的轨迹在“智慧大脑”的精准指挥下高效覆盖每个角落——在慈溪,一场关于垃圾与资源界限的颠覆性革命,正让“无废城市”从愿景加速照进现实。
“环卫革命”,四网融合重塑城市脉动。长河镇创新打造“环卫保洁+以桶换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四网融合智慧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系统集成“智慧大脑”指挥室与九大智能应用场景,实时掌控26个专业环卫指标,借助人员智能胸牌等设备织就智慧物联网络。该模式不仅让环卫用工缩减26%,年省经费超200万元。同时,生活垃圾日产量降10余吨,再生资源日回收达30余吨,无害化处置率实现100%。而坎墩街道则搭建起“精细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架构。该街道投建的管理中心,导入10大系统组建“智慧大脑”,通过“全链条服务”单线负责机制,整合工作内容,打破信息屏障,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
环卫一体化是城市代谢系统的智慧升级,而以禾隆新材为代表的零碳示范工厂则赋予“废料”全新的生命高度——
记者在“禾隆”采访中了解到,在这里,一场“材料革命”早已悄然进行:将废塑料与木粉等生物质废料精准配比,通过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步法”高分子改性技术实现分子级融合,创造出高品质的复合新材料。仅去年一年,产量达4万余吨,产出价值超3亿元的绿色产品,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其环保价值更令人惊叹。宁波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利用1吨废塑料可减少碳排放超5吨,每回收1吨木粉则避免焚烧碳排0.425吨。以年产5万吨计,年减碳高达86687吨。凭借分布式光伏、绿电应用、产品碳足迹认证等组合拳,“禾隆”成功跻身宁波首批零碳工厂。“禾隆”环保产品不仅获得国际环境认证,更成功打入全球前五建材连锁超市,成为国际高端市场的“绿色名片”。
我市打造“无废城市”的雄心远不止于此。禾隆、卓力、月立、富尔达、迦南智能等1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已组成强大的绿色制造“集团军”,2024年总出口额达56.8亿元,同比增长11%,彰显绿色低碳发展的澎湃动能。据介绍,我市星级绿色工厂总数已达295家,滨海开发区更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德业储能等企业则以高效节能的储能产品与数智解决方案,引领智慧能源前沿。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