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慈溪的夜晚被运动的热情点亮。从龙山到观海卫、坎墩,一场场“村BA”赛事在各个村社运动场火热开展。这些比赛场地无一例外都设在村镇文体中心、社区公园等“家门口的运动场”,每当夜幕降临,老人摇着扇子、带着小凳早早赶来,年轻人举起手机拍视频分享,孩子们模仿学着投篮动作……线上直播同样火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百万。
这股源自“浙BA”的篮球热潮,不仅让居民真正实现了“推窗见景、下楼健身”的运动生活新方式,更推动着“家门口的运动场”从设施完善到文化塑造的深度蜕变。
赛事持续升温,各镇街巧妙借势,将全民健身的热潮延伸到各个角落。龙山镇组织15支球队展开38场激烈角逐,观海卫镇14支球队进行52场精彩比拼,坎墩街道15支球队贡献33场精彩对决。这些赛事不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更成为增进邻里情感的重要纽带。
篮球热潮之外,全民健身运动也迎来多元发展。7月以来,“家门口的体育嘉年华”接连上演,足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六大项目轮番开展,持续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运动需求,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
赛事火爆的背后,是对城市“金角银边”的智慧激活。各镇街积极排摸桥下空间、楼宇天台、公园绿地、闲置厂房等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健身设施。掌起镇充分利用沈海高速桥下空间,建成门球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累计激活桥下空间约7000平方米。
社会力量也纷纷加入这场“运动焕新”。企业冠名赞助、协会提供器材、“网格员+志愿者”协同运营维护……一套可持续的管理机制正在形成,确保每一个运动空间都能长期、安全、温暖地服务市民。
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建成健身路径54套、“国球进社区”54个、篮球场12个、笼式足球场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4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3个、体育公园1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超20万平方米。
从硬件提质到赛事兴办,从专业竞技到全民共享,“家门口运动场”正让体育自然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未来,我市将持续推进体育设施智慧化升级,计划2027年前实现“浙里健身”系统全覆盖,助力“15分钟健身圈”从愿景走向现实,让运动空间持续传递城市的温度与活力。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 通讯员 顾利鸥 丁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