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桥头镇个体商户毛先生因厂房租赁问题焦急万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走进镇公法站。调解员和驻镇律师通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调取房屋租赁合同模板、梳理关键点,仅用两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多亏镇里的公法站,当天就帮我解决了租赁纠纷。”毛先生事后夸赞道。这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正是桥头镇构建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生动缩影。
桥头司法所创新打造“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硬件升级、数字赋能与需求精准对接,让法治服务触手可及,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真正实现了“法治进基层、服务到门口”。
硬件提标,打造功能齐全“法窗口”。走进桥头镇公共法律服务大厅,100平方米的空间内,“3+X”服务窗口、自助办理区、矛盾化解区等功能分区清晰,实现了接待事项“一站通办”。更重要的是,这里每天都有专业律师“坐诊”。五年来,桥头镇每年投入10万元购买法律服务,组建专业法律顾问团,工作日上午准时值班,累计提供法律咨询超3000件,参与调解纠纷200余起,支撑镇中心工作超百项。“以前办个事要跑市里,现在从家里过来不到10分钟就能问到律师,太方便了!”当天,在这里刚咨询完一起交通事故处理事宜的烟墩村村民余先生感慨道。
数字赋能,“桥尚法”服务24小时不打烊。线下实体站高效运转,线上平台同样迅捷有力。桥头镇借助“群治分”微信小程序,开发出“桥尚法”法治乡村数字普惠平台,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办理、预约服务等十余类功能,真正实现“指尖上的公共服务”。该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处理线上咨询800余次,完成法律援助6起。更重要的是,平台通过服务前置、纠纷早干预,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数据显示,该镇民事诉讼量同比下降21.8%,这一创新项目荣获慈溪市法治建设创新一等奖。
需求定制,“法超市”精准供给法治产品。“我们像超市一样‘上架’服务,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桥头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秉持这一理念,该镇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法治超市”。在线下,“群治分”展厅打造“桥尚法”板块,系统呈现全镇15分钟服务圈建设成果;在线上,《高邦谈法》《里仁桥头讲法律》《李姐说法》等一批法治微课、直播、短视频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网红”栏目。此外,司法所还推出“节日法相伴”“公法开放日”等定制活动,实现普法与文化、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赵敏敏 华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