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慈溪新闻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聚焦宁波方言深度研究
2025-09-11 09:43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胳膊为何叫“手骨”?刘海为何称“戤丝”?“榔头”在慈溪、余姚一带怎会被叫作“榔兴”?“写意”为何引申出“舒服”之意?“头发兴、指甲兴”的“兴”本字究竟如何书写……这些鲜活于吴语区民众口耳之间、却常常难以落于纸面的方言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厚的语言演变历史和地域文化密码,也正是吴语研究中关于本字考释与词源理据探讨的难点与前沿。

  近日,202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名单正式公布,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周志锋教授主持申报的“吴方言词语考论研究”成功获批。该项目将以北部吴语,尤其以宁波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着力考释一批音义隐晦、来源复杂的方言疑难词,旨在厘清其本字、溯源其流变、阐释其理据,并深入分析吴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殊表现。项目计划考释词语150条左右,上述这些趣味横生又疑点重重的方言词,正是其研究的典型案例。

  周志锋教授现任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特聘院长。他长期致力于古汉语与吴方言研究,学术积淀深厚,曾与合作者共同编著《阿拉宁波话》《宁波方言词典》《北仑方言》等多部著作,并独立撰有《周志锋解说宁波话》《〈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等专著。

  2019年,周志锋教授曾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并于2023年以“优秀”等级结项。本次再度成功立项,充分体现了其团队在吴方言研究领域持续深入的学术积累与强劲的科研实力。前后两个项目虽方向上一脉相承,但内容各有侧重:前一项重在文献整理,通过对民国学者应钟《甬言稽诂》的系统校注与研究夯实基础;新项目则更侧重于语言本体研究,是对宁波乃至整个吴语地区疑难词语的专项攻坚与深度拓掘,标志着其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

  全媒体记者 沈畅

  通讯员 宋超

   责任编辑陈旭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人民领袖|“请近平同学阅存”
习近平向圭亚那总统阿里致贺电
一见·“全球南方第一方阵”何以烈火见真金
市场经营主体 全流程登记实名认证
快递站点车辆随意停放埋隐患
宁大科院周巷校区“新”意满满迎学子
爱心组织六年不辍致敬乡村“育花人”
今年,他们的教师节礼物很特别
来听听这位退伍老兵的阅兵故事
晚会纳凉 邻里同乐
种下绿植 扮靓城市
横河专项整治 铁屑运输途中“滴漏撒”
逍林三维发力 提振消费新活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聚焦宁波方言深度研究
我市优化升级22家“家门口儿童驿站”
桥头三箭齐发解锁基层法治现代化新密码
从严从实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为高质量建设...
【央视快评】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为构建...
竖屏微视频|习近平眼中的“好老师”
第一观察 | 胜利纪念日外交,向世界传递...
蓝媒热评丨看见与理解 就是最好的教师节...
2025年服贸会今天开幕 浙江展区感“智”...
刘捷在台州调研时强调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王浩在萧山区调研时强调 推进“两新”深...
时习之丨团结合作 砥砺前行 习近平推动...
学习卡丨“强教必先强师”
时政微视频丨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
推进“大金砖合作”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
习语|“是老师培养了我们”
习言道|习近平写给自己老师的一封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