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桥头镇一偏僻路段,一辆货车停下,几人正欲向河道倾倒工业固废,执法人员的车灯骤然亮起……这起当场“捉现”迅速查处的案件并非偶然。今年4月以来,桥头镇构建起“人技并重、因村施策”固废垃圾综合监管体系,布下让违法倾倒无处遁形的天罗地网。
固废垃圾偷倒、乱倒,尤其夜间作案,因发现难、取证难,一直是乡镇环境治理的顽疾。桥头镇直面痛点,打造“电子监控全域可视”的技防高地。通过系统整合“天网工程”,形成覆盖全镇主干道、工业区、河道堤岸等重点区域的立体监控网络。
这套系统如永不疲倦的“鹰眼”,对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可视化监控。一旦有车辆人员在敏感区域异常停留,平台便能及时预警并全程追踪,为固定证据、精准执法提供支撑。截至目前,系统已成功发现并追踪违法倾倒行为31起,极大地震慑了违法者。
桥头镇创新推出“随手举报-快速处置-双份奖励”机制,鼓励多方参与、全民监督。镇内重点区域设置醒目警示牌标注举报电话,同时畅通村社服务窗口、“群治分”小程序等多元渠道。群众发现违法倾倒可随时举报,经核实后不仅获现金奖励,还能获得相应积分,有效激发居民监督积极性。
整合社工、志愿者、村民等力量参与常态化巡防,进一步织密地面防控网。据统计,已累计开展执法巡查270余次,形成强大威慑力。民众“火眼金睛”与执法“铁拳”的结合,使94条投诉举报100%办结,并立案查处固废类案件64起,罚款总额超3万元。
桥头镇还精准推行因村施策差异化监管,从源头减少和规范固废处置。在拖鞋企业集聚的五丰村,联合拖鞋行业协会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第三方机构提供上门收集服务,目前已覆盖200余家拖鞋企业,月均收运固废500余吨。在饮用水源地上林湖村,建立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与生态警务室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明确接到违规倾倒线索后30分钟内应急响应。这一“硬核”措施已成功劝阻违规倾倒8起,其中立案查处3起,有力地保障了水源地的生态安全。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赵敏敏 庄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