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度势谋转型,抢抓机遇开新局。我市立足“双中心一园区”等优势产业集群,坚持“平台+产业”双向赋能,加快建设全球智能家电创新平台高地,有力激发家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1-9月,我市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核心区实现营收801.6亿元,在全省8个现代家具与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核心区与协同区中列第一。
产业创新,夯实平台经济基本盘
“为向广大市民推介这一选购国潮精品家电的好去处,让全国乃至全球众多商家知晓这个名优家电选品集中地。”今年5月20日,宁波市政府新闻办在我市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为刚对外开放的“慈溪智能家电馆”点赞背书。这也标志着“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核心服务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动智能家电产业体系由“制造”向“创造”跃升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聚力服务生态赋能。我市在加快推进全球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八大工程”的基础上,依托商品市场园区和未来产业园,实体化打造“1平方公里、泛中心、扁平化”的核心服务区,集聚“科技创新、数智赋能、质量检测、绿色低碳、咨询培训、品牌营销、商业金融”等十大服务场景平台,目前已入驻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5家。
借力电商平台赋能。连续三年出台和加强电商经济政策,在省内率先出台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持续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工程,集聚国贸云商、盘古跨境等头部综合服务平台,建成前湾驿淘等4个跨境电商产业园,面积超7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超过200家,家电产业带综合选品中心上架家电产品2000余种,新设“慈溪优品馆”东南亚分馆,海外仓覆盖美国、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三年来新增跨境电商企业超300家,增长近1.5倍。今年举办资源对接会超20场,实现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出口17.4亿元,增长42%。结合老旧工业区块改造,在中心城区聚力打造6.6平方公里的新电商小镇,引进抖音、淘天、快手等平台,1-9月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增长87.3%。
发力数实融合赋能。以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为牵引,打造“基础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球首创家电可信制造服务平台,搭建智能家电产业链管理平台,全面推广“小快轻准”数改模式,新增家电行业省级数字化车间4家,瑞卡、月立入选5G全连接工厂,公牛电器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企业。
品质创优,筑牢平台经济硬支撑
开展工业企业碳管理综合服务创新试点,我市引入曾首创GIS-LCA碳核算技术体系的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智能家电全球创新中心核心区搭建碳管理服务平台,强化碳足迹核算和碳管理,已有卓力电器、飞龙电器等47家企业、51款产品列入今年碳足迹认证计划。
深化全链质量监管。启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家电企业信用分级管理,积极推进小家电“浙品码”赋码全覆盖,保障家电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持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今年已查处相关产品质量问题案件163起。
强化高端检测供给。引入中德共建的鉴微澜(浙江)检测认证公司,联合CQC、中家院宁波分公司、威凯等权威机构,构建智能家电“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整合首批10家企业自有实验室资源,创新建立“共享实验室”平台,促进产学研检协同。
推广企业产品认证服务。搭建“慈关心”服务平台,实施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培育行动,今年已新增高级认证企业5家,家电领域AEO企业数量累计达10家。持续落实绿色产品、“碳足迹”、“浙江制造”等认证工作,家电领域获“浙江制造”品字标20余个。
品牌创强,擦亮平台经济新名片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我市企业正面临“双重压力”:外部贸易壁垒加剧、市场需求收缩,内部同质化竞争激烈、成本持续攀升。在产品与服务高度趋同的当下,品牌是企业破局突围的“金钥匙”,品牌建设已成为企业突破“创新力不足、国际影响力有限”瓶颈的核心利器。
加大品牌培育。坚持“品牌强市”战略,依托“新特优工程”和“名牌工程”,引导智能家电企业由“贴牌”向“创牌”发展,打响“好家电·慈溪造”区域公用品牌,累计培育家电“浙江出口名牌”30余个,公牛、方太、先锋入选宁波品牌百强榜。
加强品牌保护。对标省“金种子”梯度培育体系,推进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慈溪分中心落地,推动高价值专利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新增专利授权795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68.8亿元。构建“企业+行政+司法”三位一体品牌保护协作体系,今年查处违法案件361起。
加力品牌推介。连续举办两届浙江智能家电消费品牌发展大会,与省商务厅共建慈溪新消费品牌(智能家电)孵化基地试点,打造线上线下品牌推介窗口,有力推动慈溪家电“出圈出海”。支持企业借助广交会等平台开展推介,组织43家慈企64个展位亮相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慈溪优品馆”携手150余家企业,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展示展销活动,提升“好家电慈溪造”影响力。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吴钢 林妮妮 杨俊 张江慧 屠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