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从村干部到最美民宿女主人,任瑜将丹橘山房从7间房发展为乡村振兴的窗口。她创建“共富工坊”,直播助农,培训村民,让咸笋、杨梅酒等产品走出乡村。她用乡音传递共富强音,以实干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
核心观点:
在丹橘山房,我们不仅卖农产品,更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自信。
“我们潘岙村生态环境好,不能搞工业、不能办养殖,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我想,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的老手艺中。”我是农民演说家任瑜,五年前,我站在村里一处杂草丛生的闲置厂房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创办了丹橘山房民宿。
当时,我不仅仅是民宿主,更是一名在潘岙村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我的想法很简单:民宿,不应该只是客人休息睡觉的地方,它更应该是一扇窗口、一个平台,让城里人来到乡村的时候,不仅能看山看水,还能亲手触摸乡村文脉、亲身感受我们的传统文化。
于是,我从最简单的开始,把村里的阿姨、姐妹们组织起来,在民宿里建起了“妇女微家”和“共富工坊”。一开始,大家都不理解,“虎头鞋”“香囊”这些老掉牙的东西,谁要看?谁要学?但我们坚持做。
我们开设免费的非遗课堂,教姐妹们重拾这些手艺;我们还把“妈妈的味道”——像咸笋、糟鸡、杨梅酒、农家粽这些土特产,精心包装,通过民宿的平台、线下集市和线上直播,卖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我们组织策划农耕体验活动,春天挖笋、夏天摘果、秋天听禅、冬日篝火,让四季更迭皆为风景。就这样,令人惊喜的变化发生了。当一位上海客人捧着我们大姐做的虎头鞋,连连称赞“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时,我看到那位大姐眼里,闪烁着我从未见过的光芒,我想那是“自信的光”。以前大家觉得自己只会围着灶台转,现在她们发现,自己的双手不仅能做饭,还能创造价值,传承文化!
这就是我想说的——让老手艺成为“新农具”。这把“新农具”,耕种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乡村文化和市场。它让我们的咸笋卖出了好价钱,让我们的杨梅酒香飘出了深巷,更让我们的姐妹们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和增收。截至目前,我们累计助农销售各类农产品超过了10万公斤!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在丹橘山房,我们不仅卖农产品,更是在传播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自信。我们让每一顶帐篷都融入青山绿水,让每一位游客都带走乡村的故事。
我想说:乡村,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看得见的未来。我希望,也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和我们一起,用智慧和汗水,让更多的老手艺焕发新生,共同绣出一幅乡风文明与产业振兴交织的共富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