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伯勒大学音乐厅展演。摄影记者 陈邦强
外国友人感受青瓷瓯乐的魅力。摄影记者 陈邦强
演出结束后,观众走上舞台和演员交流。摄影记者 陈邦强
千年唐宋瓯乐,民族文化瑰宝。 2014年10月15日至23日,慈溪青瓷瓯乐团一行飘洋过海来到美国,送上精心烹制的“越风瓷韵”这道瓯乐“大餐”,引发美国观众的浓厚兴趣和啧啧赞叹,为传播中华文化、宣传推介慈溪发挥了积极作用。
首次商演尝试瓯乐市场化
10月15日晚上,全团演职人员抵达美国威明顿后,不顾旅途的劳累和时差的不适,立刻投入紧张的演出准备工作之中。 10月16日晚上,在抒情悠扬的《茉莉花》音乐旋律中,青瓷瓯乐《越风瓷韵》音乐会拉开帷幕,慈溪青瓷瓯乐首次在该市的赛林荫音乐厅亮相,揭开了慈溪青瓷瓯乐的神秘面纱。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小合奏《梁祝》,包含鲜明中国戏曲元素的瓯乐合奏《采茶舞曲》《穆桂英挂帅》,具有浓郁慈溪地方特色的《观达蓬山摩崖石刻随想》《鸣鹤梦寻》等等,一个个精彩节目引得美国观众阵阵掌声。“这次去美国参加演出,与以往不同的是,首次尝试推出商业演出场次。”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前来观看的人数并不是很多,但为青瓷瓯乐走市场化之路积累了不少经验。演出结束后,数百位观众有秩序地上台近距离欣赏青瓷瓯乐乐器,并与演员交流演奏的技巧,一位美国音乐人由衷地表示:“慈溪青瓷瓯乐很有魅力,如果在宣传推广上再下功夫,就一定能够打开美国的演出市场。”
中华“神乐”被美国观众热捧
此次赴美,除了尝试推出商业演出外,青瓷瓯乐还在美国北卡罗纳州、非吉尼亚州等地响起,引发许多美国观众对中华“神乐”的热捧。许多观众从50多里外专程开车前来观看演出,波士顿有位女士从孔子学院网站获悉演出信息,从纽约北部的波士顿乘坐1个多小时的飞机,就为了看一场中国青瓷瓯乐的演出。每当演出结束时,许多观众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纷纷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与演员合影。
慈溪青瓷瓯乐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魅力,引起不少在美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非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市玛丽孔子学院教授马累看完演出后说:“原以为青瓷瓯乐是一般性的敲敲打打,没想到你们把古代青瓷瓯乐器,与近代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融洽结合,演奏出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孔子学院美方院长汤雁芳说:“我从事孔子文化宣传已有2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欣赏到如此美妙的中国音乐。下次你们如果来美国,一定要多演出几场,让更多的美国人看到中国优秀民族文化。”
中西文化的一次成功碰撞
让青瓷瓯乐像西洋乐器一样,合奏浓郁美国风味的曲子,结果会是怎样一种独特的感觉?此次,艺术团特意编排瓯乐合奏《美国民歌联奏》,给许多美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美国威廉法理学院副院长看完演出后说:“中国青瓷瓯乐很美、很好听,让美国观众非常新奇,如果下次你们来美国演出,用中国唐宋青瓷乐器,多演奏一些美国民间音乐,美国观众就会更加惊奇、更加亲近。”有的美国朋友还在现场建议:将中国青瓷瓯乐与美国民间乐器联合演奏,并愿意提供美国民间乐器及指导演出上的帮助。有部分观众还提出,多采用一些中国古代服饰,可以增强观众的欣赏兴趣。
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这句话用在青瓷瓯乐上,是最恰当不过了。青瓷瓯乐《越风瓷韵》形式多样,既有瓯乐演奏、又有越剧与歌曲伴唱,既有中国民族音乐、又有美国民乐联奏,既有音乐表演、又有青瓷乐器的介绍和演示。慈溪青瓷瓯乐首次赴美演出,直接拉近了中西文化客观存在的心理距离,更是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一位孔子学院的研究生说:“我曾在中国重庆大学就读本科4年,还是第一次听到并看到唐宋青瓷古乐,更是感觉到中华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我还想再去中国攻读博士生,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出演归来青瓷瓯乐“再出发”
“此次赴美演出之行,受到了美国观众的青睐,也收获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慈溪青瓷瓯乐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何打造青瓷瓯乐的精品力作,怎样开拓好国内、国外两个演出市场,让青瓷瓯乐更多、更好地走出国门,让海外观众都能接纳、都能喜欢?这是一篇非常值得做下去的大文章。”慈溪青瓷瓯乐是一张靓丽的地方文化名片,也是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有必要也更有希望更好地为慈溪、为中国增光添彩。
有关人士指出,青瓷瓯乐《越风瓷韵》成功赴美展演,是一次精美的跨国界文化诠释,更是青瓷瓯乐走向海外市场的序幕。许多旅居美国的中国侨胞,在观看了青瓷瓯乐团的精彩演出后,都对中华文化的优秀感到无比自豪,有不少人在分别前还留下联系地址,希望今后青瓷瓯乐团能有新的更大发展。面对中外观众的殷切期待,青瓷瓯乐团对下步的创作和排演作了新的思考。“让青瓷瓯乐在世界的更多地方奏响,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和喜欢青瓷瓯乐,从而为弘扬慈溪优秀地方文化、中国博大民族文化作出应有贡献。”这是该团演职人员心中矢志不渝共同的“艺术梦”。记者 俞建明 通讯员 陈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