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附海镇“溪上稻乡”千亩稻田翻滚着金色波浪,空气里弥漫着稻谷醇香,一幅浓墨重彩的乡村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日前,一场以丰收为名、以艺术为媒的乡村盛典——附海镇丰收季暨五月合唱团落日音乐会,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浪漫启幕。
  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深度的乡村文化体验,标志着附海镇在探索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消费、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富有创意的一步。
  稻香氤氲,田园舞台演绎艺术华章。当夕阳余晖洒向无垠的金色稻浪,慈溪五月合唱团的悠扬歌声在田埂间响起,这便是本次音乐会最为独特的背景板。主办方市总工会与附海镇人民政府别出心裁,将金色稻田、落日霞光作为天然布景,打造出“田园风貌+文艺演出”的沉浸式乡村文化体验空间。《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经典旋律与眼前丰收景象相得益彰,唱出了新时代农人心中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憧憬。“在这么有意境的稻田中歌唱,真是一种享受!”五月合唱团一名成员笑语。这场音乐会,让艺术回归自然,让文化扎根乡土,成功将“溪上稻乡”打造成一个开放、灵动、充满感染力的“文化艺术会客厅”。
  市集烟火,本土好物链接城乡消费。与音乐盛宴同步绽放的,是“溪上集市”与“骑点集市”升腾起的浓浓烟火气。这两大特色消费场景,精准聚焦附海本土特色与新创客的家乡好物,成为连接文旅体验与在地消费的关键纽带。集市上,承载着附海农耕文化记忆的“坿农”大米、筋道爽口的手工面等招牌农产品琳琅满目,吸引游客驻足选购。来自贵州的折耳根等特色食材,则展现了地域文化交流的成果。游客们在沉醉于音乐之余,信步市集,便可“零距离”触摸附海风味,一站式品尝和购买地道农副产品。这不仅满足了市民游客味蕾的享受,更直接为“坿农”等本土优质农产品搭建起直面消费者的展示与销售平台,有效打通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快捷通道,助力本土品牌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实实在在地将“丰收的喜悦”转化为“增收的实效”。
  艺术赋能,文化变现激发内生动力。集市中,市文化特派员周韦纬老师的“流动田野”艺创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摊位上,一件件融入附海本土文化元素的手工艺品精致可爱,它们并非来自遥远的工厂,而是由“艺术赋能乡村帮帮团”带领当地村民亲手制作。从创意构思到动手实践,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变成了村民指尖的技艺和增收的途径。周韦纬老师表示:“艺术不该只停留在展厅里,让它走进集市、走进生活,让村民们用双手把本土文化做成‘赚钱的宝贝’,这才是文化特派员的价值所在。”这种“艺术变现”的模式,不仅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得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形成了“文化传承-技能提升-产品开发-市场收益”的良性循环,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化建设、共享发展成果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文化能量。
  融合共赢,激活乡村消费新引擎。此次附海镇丰收季创新采用“音乐会+消费集市”模式,突破传统乡村游局限,打造集金色稻景、天籁音乐、本土好物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通过文艺展演吸引客流,以特色市集促进消费,形成“文艺引流、消费留人”的良性循环,有效带动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发展。
  金色稻浪依旧翻滚,艺术余韵仍在回响。附海镇正以“溪上稻乡”为支点,撬动农文旅融合的杠杆,奏响着一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动人乐章。
  全媒体记者何晨薇通讯员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