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10点,当许巍的歌声在慈溪森林公园的夜空渐渐飘远,最后一波乐迷带着满足的笑容缓缓离场。场内的灯光依然明亮,环卫工人李师傅和同事们拿起清扫工具,走进了这片刚刚承载过万人狂欢的草坪。
  令人动容的是,偌大的场地并未留下预想中的杂乱。“现在的年轻人素质蛮高的,我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李师傅一边细致地做着收尾工作,一边感慨。这份令人惊喜的整洁,正是这座城市与市民之间默契的最好印证。
  在这场持续两天的音乐盛宴背后,无数个“李师傅”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守护,用细致周到的服务编织起一张温暖的保障网。“市民展现出的文明素养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让整个活动得以完美呈现。”森林公园相关负责人丁俊臣表示。
  为了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尽兴而归,慈溪提前数月启动筹备工作。大草坪区域完成全面升级改造,小草坪空间重新规划利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了视觉美感和空间利用率。
  在数万人的欢聚背后,是一支专业队伍的默默守护。公安部门构建起“空中+地面”的全方位防护体系:无人机在夜空中巡航监测,智慧交通系统实时调度,执勤民警和辅警的身影融入人群,用专业与细致守护着每一张笑脸。
  “绿色出行”的理念在此次音乐节得到了生动实践。更严格的车辆管控舒缓了外围压力,也守护了场内的沉浸体验。公共交通系统全力配合——加密8条途经公交线路,设置5处临时停车道路,延长运营时间至深夜。“慈交喵走”共享电单车在主要出入口设置便捷还车点,配备专人引导,让欢乐的归途同样顺畅温馨。
  场内服务同样细致入微——市场监管部门专项检查现场美食区,确保食品安全;60处临时公厕与共享充电宝租借点合理分布,医疗点与警务站全程值守,乐迷服务中心随时响应各类需求,共同营造出安心、舒适、便捷的观演环境。
  从第四年举办森林音乐节,到吸引6000余人参赛的慈溪半程马拉松,再到各类文化展览与体育赛事,慈溪在每一次大型活动的筹办中都在传递着同一个信念:这座城市懂得如何以客为尊。这不仅体现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上,更融入了城市血脉中的服务理念。
  “我们正在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每一位参与者感受到的不是刻板的管理,而是家一般的温暖体验。”
  这份温暖,也正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静静流淌。为期两天的活动累计吸引超2万人次参与,其中宁波本地游客占62%、市外游客占38%(省外游客占28%),有效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消费增长。音乐节门票还打通了全城文旅消费场景,凭票可享住宿、景区、商圈、餐饮等多重专属福利,进一步释放出“音乐+文旅”融合所带来的蓬勃动能。
  数据显示,音乐节期间,森林公园附近酒店及新型连锁酒店预订率增长20%,五公里范围内商圈餐饮营业额平均增长40%以上。网约车司机刘师傅的感受尤为真切:“这两天接送的都是来自各地的乐迷,他们在车上热烈讨论着音乐节的精彩瞬间,还主动向我打听慈溪还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这股热潮,更从线下涌向线上,引爆了社交媒体。通过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全渠道推出数百条内容,#慈溪森林音乐节#相关话题及音视频播放量突破2.2亿次。年轻人用镜头记录感动,用文字传递体验,自发为这座城市贴上“温暖、时尚、活力”的新标签。
  “明年还要来!”——这场音乐节,已成为慈溪与年轻一代缔结的温暖约定。音乐的余音终将散去,但一座城市因用心服务而传递的温度,必将久久回荡。当一座城市既能托举梦想,也能安顿身心,她便真正掌握了吸引人、留住心的密码。而这,正是慈溪在这场音乐节中,交出的最有温度的答卷。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