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晨光下,吊车缓缓移动,将最后一组深蓝色的贝雷片精准吊装至支架横梁上。10月31日,在通苏嘉甬高铁项目慈溪特大桥374-375#墩的施工现场,随着这片关键构件的稳稳就位,现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标志着由中铁北京局承建的通甬项目一分部负责的8联道岔连续梁支撑架已全部搭设完成。这批总重达5700吨的巨型“钢铁骨架”在慈溪大地上全线贯通,为后续大规模的梁体混凝土浇筑铺平了道路,项目建设自此全面转入梁体施工新阶段。
  慈溪特大桥道岔连续梁是通苏嘉甬高铁项目的控制性工程,设计为8联共54孔,其支撑系统全部采用坚固的梁柱式支架。据项目部负责人介绍,支架搭设高度在11至13米之间,单孔最大重量约130吨,规模庞大。然而,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跨越交通繁忙的浒崇公路。
  浒崇公路作为宽达40米的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日间车流如织。施工方需要在此处架设包含四种不同梁型的复杂梁体支架,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极大。为确保道路畅通与施工安全两不误,项目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施工前,专项施工方案、安全防护方案及交通组织方案经过了监理、建设、专家及地方行政部门的多轮严格审核。施工期间,项目部积极与属地街道、交警部门联动,先后三次实施交通导改,通过有效的分流疏导,既保障了支架搭设的顺利进行,也最大限度地缓解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面对慈溪特大桥道岔连续梁跨度大、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等重重挑战,项目团队自工程从下部结构转序以来便全力以赴。今夏,建设者们迎战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为此,项目部科学组织、精细管理,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优化方案,并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灵活采用夜间施工等方式,有效避开了日间高温时段。
  在整个支架搭设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首件制”引领,对场地布置、支架搭设、模板安装、钢筋绑扎等每一道工序都制定了详尽的技术交底。对于支架需穿越既有道路、河流的复杂情况,项目团队采取了安装硬隔离防护设施、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和警戒线,并在关键点位派专人警戒指挥等一系列严密措施,筑牢了施工安全防线。
  随着这条巨型“钢铁骨架”的落成,慈溪特大桥道岔连续梁工程已全面展开钢筋绑扎、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等梁体施工作业。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零缺陷”为管理目标,严控支架安全、混凝土质量及预应力体系等核心环节。
  一条跨越杭州湾的钢铁巨龙,正伴随着建设者们的汗水与智慧不断向前延伸。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串联长三角城市群、推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交通动脉,为慈溪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媒体记者龚益通讯员金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