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清流从焕然一新的泵站中奔涌而出,沿着修缮一新的渠道,欢快地流向广袤的田野。近日,随着分布在龙山、观海卫、掌起等7个镇的最后60座机埠泵站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该项历时数年的慈溪市“十四五”农田水利灌溉提升改造工程圆满收官。至此,全市累计完成311座机埠泵站的改造提升,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水动能”。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在龙山镇的一片高标准农田旁,刚刚完成升级改造的灌溉泵站正平稳运行,精准地将水源输送至田间地头。“以前这老泵站抽水慢还常出故障,眼看着水进不了田,心里干着急。”“现在好了,泵站‘年轻’了,出水又快又足,我们种粮的底气更足了。”正在田间忙碌的农户方大伯笑容满面地说。
  农户方大伯的感受,是我市“十四五”期间大力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升级改造成效的生动缩影。“十四五”以来,我市将机埠泵站改造视为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的“牛鼻子”工程,累计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坚持“应改尽改”原则,对全市重点泵站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改造提升。改造内容涵盖了泵站核心设备更新、主体结构加固、计量设施完善等关键环节,彻底解决了设备老化、效率低下、跑冒滴漏等顽疾,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数字无声,却最有说服力。这场泵站升级行动,直接有效改善灌溉面积4万余亩,惠及农业人口8万余人。改造后泵站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灌溉保证率大大提高,不仅为粮食安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旱涝保收”的坚实水保障,更在区域防洪排涝和水资源科学调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聚焦于仍有需求的老旧泵站,持续推动改造提升工作。同时,将积极引入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等现代技术,推动机埠泵站向智能化、集约化方向转变升级,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可持续、更高效、更智慧的水利支撑。
  全媒体记者陈利群通讯员应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