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世间有一种艺术,需经过千度的火、万分的爱来锻制,才能成器的话,越窑青瓷就是这一种。而烧窑的人,必须经得起火的考验,情的煎熬,心的澄澈,才能烧制出如此温婉如古玉的器皿。
在此,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烧窑的人”,走近他们的人生。
江南山清水秀,一方水土养一方瓷。在慈溪,就有一位做越窑青瓷的大师——孙迈华。

孙迈华同志生于1954年,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越窑青瓷传承人,现任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总设计师。
孙迈华,18岁开始按照家里的意愿在国营瓷厂当学徒,在成型、烧窑、机修及陶瓷设计等多个岗位都有过实习。
1996年,他在浙江龙泉创办了龙泉市华兴青瓷有限公司,并很快占据了行业领军地位,当年就创出同行业中年产值最高、规模最大的佳绩。

事业蒸蒸日上的孙迈华,却在2001年8月告别故乡龙泉来到了慈溪。“很舍不得,但是为了保护、传承上林湖越窑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失传千年的上林湖青瓷生产工艺,我不会后悔。”
孙迈华说,龙泉的瓷工是南宋从慈溪过去的,现在他从龙泉来到慈溪,这是穿越千年的一个巧合。

孙迈华的团队来到慈溪后,经过几个月的瓷土采集,瓷釉配方实验,几十次的试烧失败,终于在当年12月成功烧制出越窑青瓷,重夺千峰翠色。慈溪市委、市政府为此举行盛大的越窑青瓷恢复生产仪式,向世界宣布沉睡千年的越窑青瓷自此觉醒。

孙迈华认为只有从恢复越窑青瓷的历史文化角度来做才能真正保护和传承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曾为青瓷瓯乐仿制过乐器,这一点至今仍让他津津乐道。

为陶瓷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孙迈华积极带徒传艺,十多年来培养出一批创新设计、成型、雕刻、施釉、烧窑等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打好基础。多年来经常受邀为慈溪市多所职高、初中、小学同学上陶艺课,宣传陶瓷历史文化,弘扬青瓷文化。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更让孙迈华欣慰的是儿子孙威从轻狂少年变成一个成熟的陶师,接过他的班。父子俩一年说不了几句话,孙迈华不苟言笑,严如冰霜。背后却彼此欣赏。

2011年,经孙迈华的努力,越窑青瓷烧制技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林湖边这座寂静的窑炉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现在上林湖国家级非遗,上林湖商标,原产地标记,都是以孙迈华这个厂为载体来保护。
201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孙迈华“中国历史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这是对他于传统传承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