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29日,慈溪城区开通公交车,3条线路、 4个客运站投入运营。营运性客运面包车、农用车被限时进入城区运行,一个全新的城市管理网络在我市基本形成。
当时,城区面积7.9平方公里,东西南北分设孙塘路、新江路、乌山、教场山四个客运站,医院、市场、学校、开发新区等500米内均设公交停靠点,班车间隔短则4- 5 分钟,长约6-7分钟。“开通首日,投入了24辆19座的‘友谊’牌公交车,每辆车配有1名驾驶员、1名售票员,趟趟人满为患。”开了20多年公交的老驾驶员岑栋君是当年首批城区公交的路组长,“第二天,公司就从庵东、宁波线路借了12辆中巴车,把运力增加到36辆,三个月后,又购置车辆增加到44辆。”
据悉,改革开放初期,我市没有公交车,以机动三轮车、摩托车为主。1991年,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先后购置了3辆中巴车用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但由于客流不足,于1993年停运。1994年,为迎接省城市综合整治考核,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城市公共交通公司。翌年4月,慈溪市公共交通公司成立。5月,城区公交车采用“定车、定人、定线路、定基数、定服务标准”模式承包经营,以单车为单位、线路客流量为依据,核定承包经营基数,城市客运得到迅速发展,该经营模式还被浙江省公交协会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
截至1998年12月28日,城区公交线路增加到7条,车辆投放108辆,是当时全国罕有的盈利公交车队之一。“老的公交车没有空调,还趟趟满员,上了车肩碰肩、胸贴胸,乘客照样一个劲地要往里挤。”岑师傅回忆说,“当时开公交车是个很吃香的‘风光活’,想要进车队相当难。”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2013年10月,我市全面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到2017年底,全市公交线路增加到101条(城市公交20条,城乡公交81条,其中夜间公交14条),公交车辆共838辆,全市建制村公交通达率100%,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上升至17%,客运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全媒体记者 陈益维 通讯员 汤莎莎 徐志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