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2012年,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幸福感”一词持续升温,经济发达程度不再是城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慈溪初步实现了产业格局由农业大县向经济强市、人民生活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和转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5年排名全国第三,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全省县市第一,人均GDP超1万美元。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对幸福的理解和要求也随之提升,除了物质富足之外,对生态、就业、社会秩序、公共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是年1月举行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首次将“幸福”定位为慈溪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的奋斗目标,通过强化幸福引领,切实改变发展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速度轻共享程度等片面发展观念,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贯彻始终。
7月,中共慈溪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慈溪市委关于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的决定》,要求按照率先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基本建成现代化中等城市的目标要求,全力打造经济发展质量高、城市建设水准高、社会保障水平高、城乡环境品位高、人文精神追求高、市民文明素质高、居民幸福感受高的品质之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幸福家园。
截至2012年底,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430亿元,雄踞宁波第一;成功创建省创业先进城市、省森林城市;慈溪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荣膺第六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提炼了以“慈孝、包容、勤奋、诚信”为核心的慈溪市民共同价值观,钱海军等荣登“中国好人榜”……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文明素质持续提高,市民生活殷实感、社会安全感、文化认同感、城市自豪感和身心愉悦感不断增强。
12月30日,由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和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通过对生活、保障、宜居、发展、和谐五大类,物价、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治安、公共服务和人情味等22项指标的全方位调查和考量,首次授予慈溪“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称号,标志着全市上下“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6年、2017年,慈溪连续蝉联该项桂冠,并于2017年将撤县设市日(10月13日)确定为每年的“市民幸福体验日”,推出集中体验与常态体验相结合的系列幸福体验活动。■全媒体记者 陈益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