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多田套合工程)二季度现场会上,我市以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增“多田套合”面积2.18万亩的成绩位列全省榜首,占宁波大市总量的30%,获省政府通报表扬。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市通过耕地资源优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形成可复制的“慈溪经验”,为全省农用地空间治理提供示范样本。
“‘多田套合’不是简单的地类叠加,而是通过系统性重构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套合。”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耕地保护科负责人施秧秧介绍,我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底,创新构建“一核智管、双向互融、多频共振”数字化耕地保护格局,依托“耕地智保”场景应用闭环处置新增“两非”问题177宗。今年,我市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由资规、农业牵头,协同8个部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认定、耕地功能恢复等重点任务。
在整治提质方面,我市已启动17个“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累计整治耕地5.87万亩。其中,现代农业开发区“万亩方”项目区将7444亩高盐碱零散耕地整合为优质农田,单季稻亩产较整治前提升50%。现代农业园“万亩方”、观海卫镇“千亩方”等9个项目获评浙江省优秀整治项目,数量居宁波各县(市、区)之首;四灶浦-水云浦坑塘回填造地项目等2个工程入选宁波市级示范工程,获398万元奖补。通过“恢复为主、垦造复垦为辅”的路径,目前我市稳定耕地面积达40.80万亩,并将其中的优质连片地块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9337亩,为后续优化预留空间。
创新融合模式释放了多重效益。正大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入“统一品种、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植保、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规模化产业田。农户徐大伯表示:“过去散户种植易抛荒,现在企业统一管理,小麦亩产突破了700斤!”依靠耕地资源的良好补充,我市已累计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7670亩,保障了G228国道、杭甬高速复线周巷安置区等重大项目落地。
目前,慈溪多田套合率已达89.1%,预计至2027年可实现100%套合。“‘多田套合’工作通过空间重构提升规模效益、资源反哺破解用地瓶颈、产业联动实现粮安民富,为全省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贡献了慈溪力量。”慈溪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步我市将在保障“多田套合”目标实现的同时,为特色农业发展留足空间,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助力绘就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宏伟蓝图。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卢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