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浦镇各村暑期假日学校又迎来了老朋友:由该镇文化特派员孙艺方带领的浙江药科职业大学“文化帮帮团”。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堂生动、欢乐、益智的书法课、非遗课、实验课。书法课堂上,孙老师一边示范书写技巧,一边耐心讲解:“书法线条要有力而雄劲,线条是力和势的组合,行笔要沉着痛快,做到稳健、轻便,重笔势,根据字形大小安排布局。”
这样的场景在新浦镇已成为常态。去年以来,文化特派员带领“文化帮帮团”老师们一改以往“送文化”的短暂热闹,长期扎根乡村,并根据当地需求定制文化课程,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乡村文化骨干,让乡村假日学校真正“活”起来。
“以前暑假就是看电视、玩手机,现在跟着孙老师学书法,做面包,还能听非遗故事,可有意思了!”九岁的沈和琪举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兴奋地说。除了书法课程,“文化帮帮团”还开设了显微镜观察、非遗拓印、面包制作、非遗珍珠扇、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特派员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在村里开展家风传承活动,将“读经典、学家风”融入互动游戏、艺术创作等趣味实践中,通过“沉浸式体验+启发式教育”的模式,让传统文化教育摆脱说教形式,真正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
“我们文化特派员要像园丁一样播撒更多更丰富的文化种子,让它们在美丽乡村生根发芽。”孙艺方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据悉,新浦镇将持续深化“文化特派员+”工作机制,整合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通过“一个特派员带动一支队伍,一个品牌激活一片区域”的路径,推动文化服务从“零散活动”向“常态供给”转变,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升级;建立文化特派员评估机制,完善“需求征集-项目对接-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让文化服务更精准、更可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和精神力量。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王纯纯 岑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