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蓝天藏在团团乌云后,时隐时现。凉爽的风,飘洒的雨滴,都时时提醒我们台风的临近。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今天(29日)早晨5点钟位于舟山市东南方向约425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就是北纬27.3度、东经125.3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公里-300公里。
预计,“竹节草”将以每小时15公里-20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增强;将于30日白天在浙江三门到江苏启东一带沿海登陆(23-25米/秒,9级-10级,热带风暴级或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强度缓慢减弱。也有可能在浙江北部近海北上。
今明两天,苏浙沪一带将进入风雨核心影响时段,江苏中南部、上海、安徽东部、浙江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或遭大暴雨。
“中国天气”气象专家表示,“竹节草”登陆后可能移速放缓甚至滞留,导致台风雨长时间停留。
今天全省天气也以降雨为主。浙中北和沿海地区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其他地区多云到阴,有时伴有阵雨或雷雨,局部可能出现大到暴雨。
宁波气象台6时预报,今天全市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中午到夜里雨量暴雨到大暴雨;明天中到大部分暴雨。今天东北到东风7级~9级,明天西北到西风7级~9级转偏南风5级~7级。今天最高气温28℃~30℃,明天最低气温24℃~26℃。
资料图
本周后期,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天气格局转为“多云到阴+午后雷阵雨”的模式,到了下周高温天气又将卷土重来。
在此提醒大家,台风天尽量避免外出。如必须出门,请远离广告牌、大树等易被大风吹倒的危险区域。驾车出行需减速慢行,注意积水路段。海上作业船只应及时回港避风。此外,建议家庭储备应急物资,检查房屋门窗及排水设施,确保安全。
更多新闻:
7月28日,宁波市人民政府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简称市防指办)发布关于切实做好台风“竹节草”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指出,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此次台风生成距离近,移动速度快,近海快速加强,将正面影响我市,并造成严重影响,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迅速行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全力做好各项应急准备,落细落实防御措施,牢牢守住“三条底线”。
各级防指要牵头抓总,高效运行“1833”联合指挥体系,要滚动开展研判会商,严格“135”叫应,确保预警响应联动。气象、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加密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海浪、风暴潮等预警。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做带领群众防台抗台的主心骨,严格落实“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不留盲区死角。
要突出海上风险管控。加强海上防台安全管理。要强化港内渔船管理,严防港内渔船和“三无”船只违规出海。海事部门要全面落实海上扣押船舶、无动力船舶等重点船只、避风港、锚地组织再检查,防止发生走锚、漂移和碰撞等安全事故。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强化渔船避风管控,海上43艘渔船于28日10时回港或者进入北纬28度以南安全海域避风(安全水域风力6级以下,浪高3米以下),全市中小型渔船(含休闲渔船)28日开始禁止出海,保持在港避风。港口、客运、海上风电等企业单位要落实隐患排查和防台措施,根据台风影响情况,视情实施停运、停航和撤离工作,海上工程施工作业人员提前做好防浪避浪措施。沿海地区要抓好海上养殖生产安全管理,督促抓好海上养殖设施加固。渔船人、养殖人员提前上岸等工作。
要加强陆上重点防御。水利部门要切实做好水库、山塘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水利工程24小时巡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置;加强对高潮位地区低标、在建、三类海塘风险研判,及时封堵口门、安装挡板,预置力量和物资,加强水利工程调度和巡查检查,对高水位水库实施预泄预排,确保安全度汛。资规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的巡查排查,提前将受影响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要对沿海在建工地全面巡查一遍,在建工地提前做好停工、人员装备撤离准备;要落实城市内涝防控措施,聚焦城市低洼区域、地下隧道涵洞、住宅地下车库等重要基础设施,逐一管控方案;加强山区、涉水等交通路段的车辆管控。文旅部门要加强景区景点安全管理,特别是落实好涉海涉岛旅游景区隐患排查和防台措施,提醒旅客做好撤离准备,必要时停止营业。应急管理、能源等部门要对沿海危化企业开展防台全面检查一次,重点检查是否按防台预案落实防御措施。沿海地区和相关部门要加强海塘堤防巡查检查,加强高潮位地区非标、低标、在建、病险海塘的风险研判,提前处置易患区域。
各地各部门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统筹各方力量做好备勤备战,确保快速高效应对处置。要立即做好避灾安置场所的启用准备工作,确保避灾安置工作顺利、有序。要做好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抢修准备,保障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要及时报送突发灾害事故信息,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等行为。要强化舆情监控处置,及时高效稳妥处置汛情、灾情、险情等敏感信息,滚动发布权威预警信息,引导群众合理安排出行。严格工作闭环,对市指办下发的工作提示单,相关地区和部门要第一时间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