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挺医生在接诊中。资料图片
今年6岁的乐乐活泼好动,前两天却变得“蔫巴巴”:晚饭没吃多少,吃完不久就嚷嚷着肚子痛,随后开始恶心、呕吐、拉肚子。乐乐妈妈以为是吃了冰激凌受凉了,给他喝了点温开水,谁知吐得更厉害了。观察了一个小时仍没有好转,一家人连夜把孩子送到附近的镇海区中医医院儿科急诊。经过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治疗,乐乐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该院儿科专家钟挺介绍,近期气温升高、湿度增大,病毒活跃,儿科日均接诊胃肠炎患儿较此前增长3倍。“最多的一个晚上接诊了9名以呕吐、腹痛为主诉的患儿,都是急性胃肠炎。”他解释,首先,夏天高温高湿,病毒(比如诺如、轮状病毒)就像开了加速器,繁殖得比较快,食物一不小心就变质了;其次,夏季要面临很多冷饮的“甜蜜陷阱”,比如冰西瓜、冰镇饮料,这些食物虽然爽口,但它们可能成为胃肠的“大敌”,让孩子抵抗力直线下降;最后,夏季嬉戏玩水虽然凉快,但如果泳池消毒不到位,病毒就可能通过嘴巴进入孩子体内。
孩子出现哪些症状时,家长该赶紧送孩子就医?钟挺提到了4点——呕吐不停歇,连喝水都吐个不停;肚子一直疼;尿量变少了,甚至超过6小时都没尿,眼窝还凹进去了;发热烧超过38.5℃,或者精神萎靡不振。儿科医生在门诊中遇到很多家长“好心办坏事”,比如给急性胃肠炎的孩子喝运动饮料和果汁,高糖会加重腹泻;擅自给孩子用止泻药(如易蒙停),可能会掩盖病情。
钟挺建议,孩子出现急性胃肠炎相关症状,家长要谨记“三步处理法”。首先,补液应该放在第一位,用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兑水),少量多次喂给孩子,每次5毫升-10毫升;其次,为孩子调整饮食,等孩子呕吐缓解后,先从米汤、苹果泥这些温和的食物开始,再慢慢过渡到面条、粥,“牛奶、鸡蛋这些高蛋白食物就先放一放,它们会增加肠道负担。”最后,他特别提到药物问题——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能调节菌群,但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记者了解到,该院儿科有“防感香囊”(含藿香、佩兰、苍术等)、中药穴位敷贴、小儿推拿,来帮助患儿增强抵抗力、减轻腹痛、腹泻症状。
记者庞锦燕通讯员孙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