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位于白沙路街道德瑞轻纺园内的慈润(浙江)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热火朝天,5条智能吊挂流水线有序运转,经过裁剪、缝纫、熨烫、打包等一道道工序,一批批成衣即将从这里销往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德瑞轻纺园前身是一家染整企业,后因破产沦为群租厂区。如今,这里已蜕变为一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绿色轻纺园区。2024年,德瑞轻纺园被确定为宁波市城市更新先行示范项目,并被自然资源部列入全国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第一批典型案例”之一。
4年前,这片区域曾聚集着44家作坊,为典型的“厂中厂”状态,建筑容积率仅0.3,年税收几乎为零。不仅存在安全和消防隐患,其废气直排、小印花废水无序排放等问题还屡禁不止,屡遭投诉。2021年,市轻纺行业协会牵头9家骨干企业组建宁波德瑞纺织品有限公司,通过司法拍卖取得该土地开发权,一场“绿色变革”就此开始。拆旧建新,提升容积率;瞄准高端制造,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引入5G技术,打造智能化车间。到2024年投产,德瑞轻纺园容积率跃升至3.0,并彻底摆脱了传统纺织业高耗低效的生产模式。走进园区德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织造车间,现场只闻机器声,几乎看不见工人的身影。“我们这里,一名工人同时管理16台新型大圆机。”公司总经理高铭告诉记者,过去48台设备要6名工人,现在只需3人,人力成本降一半。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通过数字化改造,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一半,销售额保持每年20%的稳定增长。
而在慈润(浙江)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5组智能吊挂系统正将裁剪好的布料精准投送至各个工位。该公司外贸部负责人童斌斌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对记者说,数字化改造完成后,每天服装生产量从5000件跃升到1.5万件,而且质量也得以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成为园区的主旋律。“我们通过‘集约化生产+共享配套’模式,让9家企业抱团发展,不但形成从原料纱线到高端成衣的全产业链闭环,而且共享资源、绿色发展。”市轻纺行业协会会长孙平方说,目前园区除了共享展厅,共享分析室很快也将打造完成,企业不必单买设备、单租场地,既降了能耗,也省了成本。不仅如此,企业还紧跟环保趋势采用再生材料。如今,由“德汇”生产的再生面料年销600余吨。
依托我市“两项整治”行动,德瑞轻纺园成功实现空间重构、质效跃升,昔日脏乱差的园区蜕变为绿色智造标杆。据介绍,园区投产至今,累计已创工业产值超10亿元,其中有7家工业企业成功进规,累计创造工业产值达7.7亿元。此外,园区内另有2家商贸企业进入限上商贸名录,销售额超20亿元。
“新园区实施雨污分流,成功实现污水零直排。”白沙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剑锋说,厂区以打造花园式工厂的理念,绿地面积达11300余平方米,占总面积27.6%,并优化了灯光与行道树设计,显著提升了园区整体形象与生态环境品质。
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实习生 施雨暄 通讯员 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