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千年越窑,再创辉煌。记者日前从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获悉,我市青瓷产业年产值已突破5000万元。一场由政策、市场、人才与品牌共同融汇的千年窑火复兴实践,让这片瓷都故地焕发蓬勃生机。
2020年,慈溪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成立,标志着我市青瓷文化复兴步入体系化轨道。五年来,促进会以“秘色瓷都、智造慈溪”为定位,在挖掘传统工艺的同时,积极推动其与现代产业融合。9月9日,越窑秘色瓷文化促进会顺利完成换届,新一届理事会接棒前行,推进秘色瓷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开启全新阶段。
五年来,慈溪青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全市有青瓷企业及工作室30家,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跻身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行列。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慈溪市越窑青瓷有限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基地;上越陶艺研究所获评国家级创新工作室,作品远赴法国展出;龙腾瓷艺、九秋风露等新锐企业则聚焦文创产品和高端定制,推动青瓷融入当代消费场景。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现拥有国家级陶艺大师、非遗传承人3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0人,专利数量39个,“品字标”企业1家,形成良好产业生态。
政策与品牌的双重赋能成为关键支撑。我市专门出台《越窑青瓷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办法》,近两年累计兑现资金超500万元,充分调动了广大青瓷企业、青瓷文化爱好者创业积极性;“慈溪秘色瓷”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强化了产品辨识度和品牌保护;《秘色之城》纪录片不仅荣获省级奖项,更通过国际媒体传播,显著提升了慈瓷的国际能见度。
人才是产业延续的核心。通过“名师带徒”计划,目前已设立3个传承工作室,持续培养青年瓷人;连续四年举办的青瓷技能大赛,已吸引超180人参与比拼;校本教材《走进越窑青瓷世界》发行量达7.5万册,覆盖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生——青瓷文化正从作坊走向课堂,由“手艺”变成“学科”。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城市层面。青瓷元素已深入慈溪的城市肌理,青瓷元素已被纳入慈溪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等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慈溪秘色瓷”主题城市礼品专柜逐步铺开;一批融合青瓷美学的高端民宿、文化酒店和城市客厅相继落地,秘色瓷不再只是陈列于博物馆的文物,而是可体验、可消费、可共鸣的城市意象。
未来,随着产业生态的持续完善,这座千年瓷都正在书写传统工艺复兴的“慈溪方案”,也让越窑秘色瓷在新时代真正活起来、热起来、强起来。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