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近日,附海镇一起因修脚服务引发的纠纷在当地向玲志愿服务队的调解下成功化解。该志愿服务队以“新市民帮助新市民”的视角,运用“新娘舅”式的温情沟通方式,有效促成了双方和解,展现出基层志愿者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重要作用。
事发原因为一名村民在当地修脚店接受相关服务时,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遂向店家提出退款并索赔一万元。因协商未果,该村民采取堵塞店门等过激行为,导致矛盾激化。在当地派出所民警介入初步调解的基础上,向玲志愿服务队主动请缨,凭借其成员同为外来新市民的身份,以乡音乡情拉近彼此距离,搭建沟通桥梁。
“老板,咱们都是从外地来附海打拼的,开个小店不容易,起早贪黑就为安稳过日子,我特别理解你。”调解现场,向玲用熟悉的乡音打开僵局,“但大哥那边确实受了罪,当初既然有承诺,现在出了问题,于情于理我们也该承担些责任。”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疏导者”角色,不偏不倚陈述事实、剖析事理,引导双方跳出情绪对立,理性辨析责任归属与合理赔偿范围,帮助当事人平复心态、回归问题本质。
作为“搭桥者”,志愿者们紧密结合双方核心诉求与现实情况,反复沟通、不断优化调解方案,既考虑到村民实际医疗支出与身心受损程度,也兼顾了店家的赔偿承受能力,最终提出彼此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搭建起信任与互谅的桥梁。
在志愿者与民警的协同推动下,双方当场认可调解方案并签署赔偿协议,一场原本剑拔弩张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该纠纷的成功调解,凸显出基层志愿者在矛盾调处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凭借地缘相近、善于沟通的独特优势,既能深入当事人内心化解情绪症结,也能搭建公平对话的平台,成为基层治理中化解“小矛盾”、守护“大和谐”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在附海镇综治中心的统筹推动下,各村社综治工作站充分发挥向玲服务队、三嫂服务队等志愿团队的积极作用,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65起,为推进基层治理走向精细化、温情化提供了坚实的志愿支撑。全媒体记者 何晨薇 通讯员 刘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