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中午时分,古塘街道团圈社区全龄友好食堂飘出阵阵饭菜香,69岁的孙阿姨熟练地打包好土豆牛腩、清炒时蔬和一盅汤,“以前自己做饭要花两小时,现在省下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参加旗袍秀。”说笑间她提起保温饭菜袋急忙往家赶。
从一盘热乎的饭菜到一次安心的沐浴,从“养老”到“享老”,我市正以“家门口的养老驿站”为支点,突破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8月,随着《慈溪市“幸福邻里家门口的养老驿站”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正式出台,三年内,全市将建成45个“家门口的养老驿站”,涵盖7个全龄友好食堂、20个老年助餐点或共享餐厅、18个助浴室,逐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家门口的养老驿站不仅要建得起,更要用得好。”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有2家全龄友好食堂、3个助浴室投入使用,17个助餐点也将在年内全面完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也不断加码:助浴室最高可获6万元建设补助,低保老人助餐补助达到6元/餐,困难失能老人的助浴服务由慈善资金支持。
古塘街道团圈社区的全龄友好食堂由旧配餐间改造而成,日均接待超150人次,平均素菜4元、荤菜6元,60岁以上老人享受阶梯折扣。除了堂食,食堂还推出“群治分+上门配送”模式,志愿者每日为行动不便者送餐超30份。“年底食堂将扩建至180平方米,并另增设中医理疗室、便民超市等空间。”社区党总支书记周申强说,社区已组建起百名“银龄志愿者”队伍,未来将推动“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互助服务,让养老驿站真正成为温情枢纽。
养老服务不仅关乎一碗饭,也关乎一次体面的沐浴。前不久,在桥头镇五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新建成的老年助浴室内,87岁的岑奶奶在助浴师帮助下完成全身清洁。“家里卫生间小,洗澡总怕摔。”儿媳罗女士欣慰地说,“这里防滑,测血压、理发、剪指甲一条龙,特别安心。”据介绍,助浴服务采用标准化四步流程:先做健康评估,再定制方案,洗浴时水温严格控制在38℃-40℃,还有理发、修剪指甲等延伸服务。该镇社会事务办负责人表示,助浴是解决老人“洗澡难”的“小切口”,未来还将拓展助餐、康复、陪护等项目,让尊老传统真正落地生根。
“我们将持续引导各镇(街道),巧妙盘活闲置空间、社区边角等资源,全力推动助餐、助浴等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把温暖送到老人身边。”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绘制并发布“养老驿站”电子点位图,老人和家人通过手机就能精准定位、便捷查询。此外,还将更广泛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真正实现养老服务“布局更舒心、服务更贴心、保障更安心”,共绘慈溪“老有颐养”的幸福蓝图。全媒体记者 陈利群 通讯员 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