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有林权无位置、有位置无界址”的历史难题,如今在我市得到了有效破解。记者从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获悉,作为宁波范围内率先启动集体林权权属落界项目的地区,我市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项目已基本实现龙山、匡堰两镇全域覆盖,累计划清集体林权权属界线3127宗,涉及面积7.4万亩。按计划,该项工作将于明年实现全市镇街全覆盖,提前完成省级既定任务。
针对林权空间位置不清这一制约林业发展、影响农民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我市从顶层设计入手,着力构建“数字调查一张图”,系统梳理整合了国土调查成果、“林草生态监测一张图”、林业“三定”相关材料、林地征占用成果等18项多源数据,实现了空间图形信息、登记属性信息与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互联互通与溯源查询,形成了全域覆盖、要素齐全的调查底图,为精准落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操层面,项目依托三维实景影像搭建立体可视化场景,使原本抽象的权属边界得以直观呈现,有效解决了传统指界中“人难到、线难定、字难签”的困境。单宗指界效率较传统人工指界提升80%。同时,综合运用历年影像与现势三维实景进行融合比对,清晰追溯边界地形、植被及界标的变迁,为权属认定提供了精准依据。
针对指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我市建立了“村内矛盾村级协调、村级争议镇级调解、镇域纠纷市级处置”的分级调处机制,确保了地界交叉、权属重叠等问题能够快速响应、就地化解。已累计处理各类争议22起,保障了工作平稳推进。
通过将地籍调查核心环节系统性前置,我市提前归集权源资料、权利人信息、地籍调查成果等关键登记材料,探索实现集体林权登记“随到随办”。同步推进的镇域“三山”(统管山、承包山、自留山)权属大边界梳理工作,也为后续林权到户夯实了根基。截至目前,已累计厘清龙山、匡堰两镇的统管山4.6万亩、承包山2.1万亩、自留山0.7万亩。
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技术路径和工作流程,稳步将集体林权权属落界工作向全市域铺开,力争早日实现集体林权登记管理的规范化、数字化和常态化,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坚实的产权基础。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卢汐 吴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