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碧水澄澈,这是赏心悦目的风景线,更是必须严守的生态红线。自今年7月起,为切实守护好一方绿水青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开展水源地与林区综合守护专项行动,通过“疏堵宣”并举,构建“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巡查体系,打出一套集精准监管、联合执法、全民共治于一体的组合拳,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技防+人防”构建立体巡查网络。面对水库及山林保护区面积广、地形复杂、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的现实挑战,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探索智慧化监管路径,全面升级巡查模式。通过“车巡初步排查、步巡深入核查、无人机全域巡航”的三级联动机制,实现重点区域精准监控。
“以往靠人力徒步巡查,效率低、盲区多。现在有了无人机助力,不仅节省人力,还能第一时间发现隐蔽角落的违规行为。”一线执法人员介绍道。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各类巡查205次,发现并处置违规野泳、非法垂钓、野外用火等安全隐患79起。
多部门联动执法,形成闭环监管合力。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水利、生态环境、公安等部门及属地镇街、村社,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研判、协同执法等方式,开展多部门“双随机”突击检查和执法行动,对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并严格落实整改闭环。
“我们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整改一起’,同时开展‘回头看’行动,确保问题不反弹。”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6次,“回头看”17次,办结涉生态违法案件44起,累计罚款5万余元,有效震慑了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以宣传促预防,激发全民守护力量。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注重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属地综合执法队通过举办“生态法治课堂”进村社、制作典型案例警示短视频、在保护区入口设置违法案例警示牌等方式,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新推行“民间监督员”制度,广泛动员热心群众担任“生态哨兵”。他们既是宣传员,也是劝导员,更是监督员。截至目前,已开展生态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7场次,民间监督员主动劝阻和举报违法行为10余次,劝离违规进入保护区人员80余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一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深化“疏堵宣”一体化治理模式,进一步优化智慧监管手段,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推动生态保护从“末端执法”向“源头预防”转变。
全媒体记者 杨贯 通讯员 张应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