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生面对面 | 民e通 | 慈溪文化 | 慈溪概览 | 慈溪政务 | 文明慈溪 | 分类信息 | 最多跑一次 | 携手黔行 |
责任编辑:范田圆 胡兴家
报料热线:63012345
cxnews@yeah.net
首页 | 慈溪新闻 | 民e通 | 桥城独家 | 镇街部门 | 外媒聚焦 | 专题 | 桥城评论 | 微播报 | | 财经要闻 | 社会生活 | 桥城视频
数字电子报:
慈溪日报 | 宁波日报 | 宁波晚报 | 东南商报 | 现代金报 | 都市快报
您当前的位置 : 慈溪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慈溪新闻

二十三只獐安家慈溪林场 濒危种群复苏见证生态回归
2025-11-21 08:56   稿源:慈溪新闻网-慈溪日报

  近日,我市林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归客”。随着笼门“咔哒”一声轻启,23只身形矫健、眼神机警的舟山獐相继跃出,蹄声轻踏落叶,迅速隐入茂密林海。这场看似简单的“回家仪式”,实则是我市持续推进濒危物种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獐,又称河麂,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鹿科动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它曾是广泛分布于浙江各地的“原住民”,宁波地区更是其传统栖息地之一。然而,上世纪以来,因“獐宝”被追捧为名贵药材而遭过度捕猎,加之城市化进程加速导致栖息地丧失与碎片化,野生獐种群数量急剧萎缩,一度在本地难觅踪迹,濒临区域性灭绝。

  为了留住这份珍贵的“自然记忆”,一场跨越多年的“物种拯救计划”在浙江省启动。由浙江省林业厅统筹主导,浙江师范大学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舟山市林场承担起野生獐人工繁育基地的建设重任。科研人员潜心钻研,成功突破人工繁育的技术瓶颈,为獐种群的恢复培育了稳定的健康种源。

  我市林场作为重要的野化放归基地,自2018年首次引入放归试验以来,已持续开展八个批次的放归工作。截至此次放归,累计已有170余只经人工繁育、健康评估合格的成体獐在这片林海中重获自由。通过持续监测显示,此前放归的獐群已逐步适应野外环境,活动范围稳步扩大,并已开始自然繁衍,标志着野外种群重建初现成效。它们的稳定栖息与繁衍,不仅为林场注入了新的生机,更显著提升了区域生物多样性水平。

  “从濒危边缘到种群初步复苏,獐的回归是我市森林生态系统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也是我们履行生态保护责任的具体体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期待更多珍稀生物重返自然家园,共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全媒体记者 龚益 通讯员 卢汐

   责任编辑戎畏畏 
  [打印该文] [关闭窗口]
24小时最新新闻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
文脉华章|中文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
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
数说“十四五”丨六大方面,看浙江高水...
浙江乡村,打开“缩差共富”新空间
强城兴村促融合 之江大地绘就共富新图景
“十五五”,浙江各地向哪发力
钱江观潮丨AI之弦奏响音乐新旋律 萧山中...
第一视点丨下好创新制胜的先手棋
受权发布|习近平: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
中共中央举行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10周年...
宁大科院设计团队 赋能乡村焕新
吴灵:一所乡村小学的抗战传奇
名起鹤鸣:这座“斜杠”古镇,凭什么火...
慈溪华润燃气超期燃气表 更换工作有序推进
42个签名背后的司法温度
我市农业用水迈入“智慧灌溉”新时代
坎墩“家门口的儿童驿站” 让家长放心“...
助力女职工成长成才
石智勇全运会夺金实现三连冠
慈溪足球联赛(慈FA) 球员招募启动
城乡执笔绘新卷 共富共美看今朝
寻秋
闹秋
品秋
节水宣传 进乡村
学习·知行丨诠释“法之必行” 习近平多...
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
时政微观察丨合力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
镜观·回响丨巴风蜀韵承古脉 千年文华耀西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不良信息举报  
主管:中共慈溪市委宣传部 承办:慈溪市融媒体中心 新闻总站:中国宁波网
浙ICP备06028381号-1 Copyright(C) 2005-2024 www.CX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