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坎墩街道农创园内的头茬大棚草莓悄然成熟,正式抢“鲜”上市。虽然受今秋持续晴热天气影响,首批草莓产量与个头有所下降,但其优良的口感依旧赢得了市场的青睐,呈现供不应求之势。
走进绿手指果蔬农场,整齐排列的大棚映入眼帘。棚内绿叶掩映间,颗颗草莓初泛红晕,淡淡果香沁人心脾。农场主王卫峰穿行在垄间,仔细查看果实的成熟情况。
“目前只有两个棚的头茬草莓熟了,每天产量大约只有二三十箱。”王卫峰介绍,今年主要早熟品种为“越王”和“隋珠”。然而,入秋以来的高温少雨天气给草莓生长带来了不小挑战。
“今年气温高、雨水少,草莓特别难种,成活率普遍偏低。”王卫峰坦言,部分农户的草莓成活率仅50%左右,他的草莓园通过精细管理,将成活率维持在七八成,实属不易。也因天气影响,今年头茬草莓个头普遍偏小,平均单果重量比往年减少30至40克。
为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王卫峰调整了种植策略,将早熟品种的定植时间推迟了一周左右。“种的太早气温太高,种得晚了,苗弱果小,就失去了早熟的优势。因此今年我们只试种了两三个棚,控制风险。”他表示,头茬草莓产量较往年下降超过五成,预计大批量上市需等到第二茬果,即春节前后。
尽管产量减少,头茬草莓依然走俏市场。目前每公斤售价约100元,多以订单形式预售,日供二三十箱仍供不应求。“个头虽小,味道不减,欢迎市民朋友来园区体验采摘。”王卫峰热情推介。
预计一周后,随着气温回落,产量将逐步增加,市民有望以更亲民的价格品尝到这份冬日里的“新鲜甜蜜”。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 通讯员 胡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