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古塘西路与新江路交叉口的鸣山社区全龄友好食堂“渡食坊”在居民期待中开始试营业。作为浒山街道首家“全龄友好食堂”,这里不仅以“炒菜机器人+智能结算系统”实现高效运营,更通过送餐上门、亲子互动、邻里活动等多元服务,构建起“食堂+客厅+关爱驿站”的社区融合新场景。
试营业首日,用餐区座无虚席。红烧肉、白灼虾、清炒时蔬等近二十种菜品香气四溢,选餐队伍中既有银发长者从容用餐,也有年轻家长带着孩子共享温馨时光。厨师与炒菜机器人同时作业,保障出餐效率与品质。收银区则采用图像识别系统,餐盘放置瞬间即可完成价格计算。
记者现场体验,选取番茄炒蛋、笋干烧肉等四样菜品,系统精准识别、即时显示“共计37元”,全程不超过3秒,引来不少居民驻足称赞。
“我们针对不同群体推出本土菜、全素餐、时令餐等特色菜单,所有食材当日采购、当日制作。”渡食坊负责人介绍,食堂针对社区户籍居民推出了10元老年人优惠套餐、专享折扣以及“情暖夕阳”全家福优惠等多重福利。试营业首日接待居民超800人次。
98岁高龄的陆阿姨在家人陪伴下前来用餐,一家人选择了清蒸鱼、土豆丝、黄豆烧猪蹄等软糯易消化的菜品,吃得舒心又满足。“这里菜品适合老人,环境也温馨,以后会常来。”陆阿姨的儿子说道。
而这只是社区“舌尖关怀”的起点。据了解,社区已配备送餐车,后续将为卧床、孤寡、行动不便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并实时关注独居老人身体状况。
作为典型的混合型回迁社区,鸣山社区60岁以上居民占比超三成。通过“政府主导+第三方专业运营”的形式,社区正构建从食堂到家庭、从膳食到关怀的全龄友好服务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小食堂,传递社区的关怀与温度,打造一个既能吃饭、又能交流的社区客厅。”鸣山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开展反诈课堂、健康讲座、亲子食育等活动,并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老人饮食档案,提供个性化膳食建议,在传统节日还将举办“百家宴”等邻里团聚活动,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以社区智慧食堂为起点,鸣山社区正探索更多元、可持续的社区服务路径,让“走几步路吃上热乎饭”成为这个冬天最温暖的民生答卷。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 通讯员 李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