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需而动架桥梁。针对中国电信慈溪分公司提出的监控链路智能化改造需求,浙江科技大学慈溪产业研究院第一时间对接浙江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学院等相关领域技术专家,组织专题研讨会,围绕“AI+火警监控”技术升级、电气隐患智能识别等核心痛点,深入拆解技术难点、明确研发优化方向,并由浙科大积极提供从算法优化到系统搭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与优化服务。目前已推动双方达成共同申报省级科技项目的合作意向,为技术成果落地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撑。
当前,人工智能、具身智能、低空经济正成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风口”。紧扣“十五五”规划发展导向,浙江科技大学多个学院主动下沉对接,组织走访富运电器、一丁家具等数十家慈溪企业,深入挖掘地方产业科技需求,精准谋划科技赋能路径。因企所需精准发力,今年10月以来,浙科大慈溪产业研究院进一步搭建校地对接桥梁,牵头组织中国电信慈溪分公司、慈溪新经济商会等十余家企业赴浙科大开展技术研讨及产业对接交流会。各方围绕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展开深度对话,共同探索产学研融合新路径。面对慈溪新经济商会及辖区内细分行业领军企业的科技赋能诉求,研究院依托自身“一基地四中心”发展格局与70人专家库资源,迅速启动“一对一”技术帮扶机制,全力助推企业智能化升级。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企业超百家,成为破解当地产业转型难题、激活区域创新活力的“技术引擎”。
践行“企业出题、平台答题、市场验题”创新模式,作为链接高校智力与地方产业的关键平台,浙科大慈溪产业研究院始终以慈溪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构建起“需求收集-技术匹配-成果转化”的闭环服务体系,进一步凸显其作为校地共建枢纽,在精准对接需求、推动技术赋能与人才培养双向联动方面的核心价值。
以今年10月浙江省政府修订实施的“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为新动能,在人才培养方面同样展现出创新突破力量。作为浙江省首个校地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院创新性地推出“产业命题+论文结题”双导向培养机制,开创了地方平台承办硕士论文开题、答辩的先河。2025年,研究院获得四大专业研究生专项培养指标共6个,选派学生进驻企业一线开展技术研究与实践,既实现“毕业即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目标,更通过研究生实践探索为慈溪催生科技与产业新赛道,其“扎根县域:从设计工作室到产业研究院——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于2025年荣获浙江省政府颁发的教育成果奖。研究院进一步推动艺术学院研究生深度融入地方产业实践,组织师生走进鸣鹤古镇、楝树下等特色场景,立足城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及文旅文创产业升级需求,精准寻找发展载体与实践抓手,以“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助力慈溪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同时,研究院与来和圣诞礼品等企业合作,培育兼具“创意设计+技术集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传统产业通过创新拓展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已有22名研究生通过研究院平台完成论文开题与结题,成功实现“产业命题”与“实践应用”的有机融合,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范本。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许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