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首个校地共建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浙科大慈溪产业研究院成为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打卡地”。开我省应用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在地方平台举行先河,浙江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答辩会曾于去年11月在此举行。5月19日,该学院又在此举办2025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至此,实现了研究生论文开题和结题闭环机制落地,进一步推动了学术研究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慈溪首创“产业命题+论文结题”双导向培养机制。“研究生论文敞开校门,走向社会,‘下沉’产业关联密切的制造地区,不仅是办学形式的创新,更是一次教学内容贴近产业前线的检验,期待为慈溪文创产业探索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产教结合发展新路子赋能。”现场,院方相关负责人感言。“主动拥抱,‘上前一步’对接教学科技成果,为区域行业和企业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加码。”浙科大慈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为此点赞。
参加本次答辩会的7名研究生以“设计赋能产业升级”为主题,部分论文选题深度融入慈溪本土特色产业,聚焦乡村振兴,特别是青瓷文化、杨梅之乡农文旅优势特色产业创新赋能,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由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以及匡堰镇、市文旅集团有关领导组成的联合评审团,一一作出精辟点评,并就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了修正与完善“方案”。
该院转变选题思路,从开题走向一线基地源头开始。研究生们在院领导、指导老师带领下,深入匡堰乡村振兴网红打卡地楝树下、杨梅基地倡隆村、慈溪越窑青瓷、青瓷瓯乐创作基地等实地走访、踏勘,并座谈交流,沉浸现场,体味工艺,领略匠心,找准研究方向,踏准选题脉搏。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南宋官窑博物馆品牌形象设计研究”课题中,研究生通过品牌形象设计,应用衍生设计及文创产品设计,构建了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辨识度的博物馆品牌体系,并提出“青瓷+研学”“青瓷+文创”等多元融合路径。评审专家指出,这种“跨地域经验借鉴+本土创新升级”的研究范式,不仅为杭州南宋官窑的品牌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也将为慈溪越窑青瓷打开“以设计激活非遗、以品牌链接文旅”的发展思路。
在“基于情感化设计的果汁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与实践”课题中,通过创建IP形象、构建“慈溪记忆”主题的插画等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高度识别性的果汁品牌“鲜汁梅”。该论文方案不仅体现了慈溪杨梅从农产品到文化消费品的价值跃升,更希望通过优化品牌传播路径,助力本地农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为全国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浙江样本。“论文课题为我们借脑引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创意,打开了新空间!”现场参与评审的匡堰镇有关领导为此点赞,并与相关研究生展开深度交流。
发挥校地协同创新示范平台优势,开创研究生联合培养引进新局。浙科大慈溪产业研究院负责人表示,将整合高校高、新、专的“智”源,擦亮浙江科技大学前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金字招牌”,为更多的研究生论文在平台答辩直至落户慈溪就业创业,搭建更大的平台,提供更优的服务。据了解,该院自2020年成立以来,已形成“一基地四中心”发展格局,累计引进高端人才70余人次,促成19名研究生在产研平台完成论文开题和结题。此次答辩会正是研究院“企业出题、政府助题、平台答题、市场验题”创新模式的集中体现。通过将论文选题与慈溪小家电产业集群、杨梅及青瓷特色产业等需求深度绑定,实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
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通讯员 许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