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观海卫镇双湖村瓦窑头灯光璀璨、掌声阵阵……近日,由慈溪市文化特派员方若波联合宁大科院共同策划的“星耀四明·越韵CI音”文化特派员公益展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方若波入驻一年来,紧扣“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主线,以诗为媒,筑梦乡土,通过挖掘人才组建团队、文旅融合惠及民生等举措,走出了一条“诗镇书乡”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观海卫镇有众多热爱诗词创作且精通格律诗写作的本土人才,但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凝聚的平台。去年8月,在方若波的推动下,“双湖诗社”在该镇正式成立。诗社自成立以来,开展线上线下诗会雅集活动,创作诗词作品400余首,不少作品在慈溪文艺公众号、《中华辞赋》、《浙东》等媒体发表。
为了让诗词文化更加贴近群众,镇里组织开展了诗词“六进”活动,累计举办讲座、展览10余场,吸引了数千名群众参与。此外,文化特派员还创新性地将诗词与刻字艺术融合,举办了“刀锋笔意”迎新刻字展,展出了66幅刻字作品,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诗意不仅给予心灵滋养,更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动力。今年以来,观海卫镇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模式,让诗词文化从“风花雪月”转变为“真金白银”。在瓦窑头,一杯印有诗词的文创咖啡成为网红,不少游客专程而来,只为品尝这杯融合了东方诗意与西方风味的独特饮品。这一创意不仅打响了双湖村的知名度,还带动了周边业态。
“乡村振兴,不是将城市模式复制到乡野,而是让一方土地生长出它本该有的诗意。”方若波以诗词为纽带,以文化为动力,不仅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诗意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下一步,将积极推进‘乡村合伙人’计划,深挖本土理论宣讲员、非遗传承人、文化志愿者等人才,组建一支扎根乡村的文化建设队伍。”观海卫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诗词赋能乡村、文化赋能旅游,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生态,让沉睡的乡土文化基因活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全媒体记者 郑琳 通讯员 黄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