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地白蒲枣尚在枝头孕育甜蜜之时,陕西大荔的冬枣已悄然占据了慈溪的水果摊位。“这才几月,冬枣就上市了?”望着饱满的青红色果实,不少市民难掩惊讶。
近日,记者走访农贸城水果交易区发现,目前上市的冬枣均为大棚种植品种。得益于精细化的温控管理,大棚冬枣的成熟期较露天冬枣大幅提前了约两个月,口感也更显清脆。而露天冬枣仍需经历自然生长周期,预计中秋节前后才会批量上市。整个冬枣销售季将从七月持续至十一月。
然而,这份“抢先机”的喜悦未能持久。上市仅一个月,冬枣价格便遭遇大幅下跌,几近“腰斩”。来自山东的摊主王先生指着自家摊位上的冬枣介绍:“像这样品相的一斤约23颗,刚上市能卖二三十元,去年同期每斤也要十二三元,现在降到9元一斤都难卖。”他表示,目前日销量仅十箱左右(每箱23斤),买家主要是水果店,街头小贩几乎绝迹。高温天气下,冬枣经暴晒极易泛红,不仅影响卖相,果肉也会变得干硬。
市场冷遇背后,是农户与经销商的双重困境。另一位摊主透露:“温度一高,果子熟得飞快,果农必须及时采摘,否则会烂在地里。我这的冬枣50元一筐(约9斤),就这价格也卖不动,我都不敢多进货。”礼盒装冬枣同样承压,价格从百元以上降至80元左右,销量虽稳但远不及往年规模。
针对市民关心的挑选问题,王先生建议:优质冬枣应“白里透红”,表皮带自然光泽,全红的往往存放过久,不易保鲜且口感差。
尽管如此,部分商户对后市仍抱期待。王先生望着摊位上的冬枣表示:“8月20日之后大量冬枣将上市,加上天气转凉,消费需求或许能回升。”
全媒体记者 单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