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山镇胜南村,临江而建的“书香胜南”微书房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片“精神绿洲”:窗外,三塘横江波光潋滟;室内,书香四溢,村民们或静心阅读,或轻声交流,气氛温馨雅致。微书房珍藏1500余册图书,从经典文学到儿童绘本,从科技知识到养生智慧,种类丰富。室内总共设有20个舒适的阅览座位。
“以前想找个安静地方看书得跑城里,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实现,还能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位正陪孩子看绘本的村民笑着说。自微书房开放以来,举办了“我陪孩子读经典”、青年读书会等8场活动。小小的书房正成为连接邻里、传播书香的文化驿站。
这样温馨的阅读空间正是我市实施“家门口的书房”建设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今年3月,市文广旅体局联合市发改局、财政局、资规局印发了《“家门口的书房”建设工作三年行动方案》,以“悦读慈溪”为总目标,致力于构建一个覆盖城乡、类型丰富、互联互通的全民阅读生态体系。
按照“总分馆型”建设模式,我市正在培育“大中小”多类型的市域基层图书馆网络。“大”指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中”包括镇街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小”则涵盖微书房、流动服务点等微型阅读空间。截至2024年,全市已建成市级公共图书馆2个、镇街道图书馆17个、城市书房15家、文化驿站4家、微书房80家、流动服务点110家。计划到2027年,实现城市书房镇街全覆盖、文化驿站街道全覆盖,微书房类设施覆盖80%以上的村社区,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舒适的阅读服务。
截至今年8月底,全年计划新增的4家城市书房已全部通过验收,1家文化驿站基本建成进入验收阶段,微书房及流动服务点已完成验收12家。这些阅读空间不仅统一标识、统一服务标准,更注重与当地文化特色相融合,形成“一书房一特色”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家门口的书房”并不只是静态的阅读场所,更是一个个动态的文化发射器。各城市书房、微书房通过举办公益讲座、艺术培训、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体验式活动,推动“阅读+文化”“阅读+社区”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互联互通、服务精准送达。
“我们不仅要建好书房,更要用好书房,让它成为百姓精神生活的‘加油站’。”市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这些书房正在成为社区的文化客厅,通过读书会、讲座、展览等活动,让静态的阅读空间“活”起来,让书香飘进千家万户。
如今在我市,从城区到乡村,从江边到社区,一个个“家门口的书房”正以优雅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和鲜活的活动,悄然改变着市民的阅读习惯和文化生活。像胜南村这样的微书房,虽小却美,虽微却暖,正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精神共同富裕的扎实脚步。未来,随着三年行动方案的持续推进,更多慈溪人将在“家门口”遇见书香、遇见文化、遇见美好生活。
全媒体记者 陈佳玲 通讯员 方颖 胡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