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秋夜微凉,人心向暖。近日,在坎墩街道坎东村全民健身广场举办的“家门口的舞台”文化惠民活动中,一杯杯由街道组织志愿者现场向观众递送的热姜茶,不仅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温度,也反映出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见”的转变。
本次演出也是坎墩街道以文化为纽带、推动服务下沉的系统探索。今年以来,坎墩街道以“家门口的舞台”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搭台、服务下沉、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该活动自6月启动,已覆盖三个固定村社及多个移动村社,整合本土文艺团队资源,累计举办群众性文艺演出50余场,惠及群众3万人次,初步形成“周周有演出、人人可参与”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服务与民生治理深度融合。
据了解,为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坎墩街道已制定秋冬服务升级方案,计划将“家门口的舞台”逐步由户外转入室内文化礼堂,实现从场地升级到内容拓展的全链条优化。未来,活动将结合农时节气与传统节日策划主题专场,融入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环节,推动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转型,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舞台搭在家门口,民心聚在舞台前。”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门口的舞台”不仅是文化展演平台,更是察民情、听民意、暖民心的重要渠道。下一步,坎墩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把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成密切干群关系、凝聚社区共识的“暖心平台”。全媒体记者 杨昀 通讯员 吕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