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随着秋冬季节气温下降,我市带状疱疹患者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医生胡戴戴介绍:“往常日门诊中带状疱疹患者约4至5例,近期已增至十余例,且中青年患者比例有所提高。”这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疾病,正成为秋冬季值得关注的健康隐患。
近日,39岁的王女士因持续胸痛前往心内科就诊,未查出心脏问题,后转至皮肤科。胡医生发现其右侧胸背部沿肋间神经分布有簇状水疱,确诊为带状疱疹。据了解,王女士近期工作压力大、频繁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潜伏体内的病毒被再次激活。所幸就医及时,经两周抗病毒治疗,疼痛明显缓解,未留下后遗症。
“带状疱疹的疼痛常早于皮疹出现,易被误诊为心绞痛、偏头痛或关节痛。”胡医生指出,其典型症状为单侧身体的灼热感、电击样疼痛,随后出现沿神经走向的“条带状”红斑与水疱,常见于胸腰部、头面部及四肢。若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可能引发角膜炎甚至视力受损;累及耳部则可能导致面瘫。
胡医生表示,以往带状疱疹多发于50至60岁、免疫力较低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三四十岁的中青年患者增多。“前段时间还接诊了一位12岁的小患者,是我目前遇到最年轻的病例。”该患儿起初被误认为虫咬皮炎,经血液与抗体检测后确诊为带状疱疹,考虑与免疫力偏低及学业压力有关。
“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胡医生强调,及时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降低后遗症风险,且患者越年轻,预后通常越好。“部分老年患者皮疹愈合后,仍可能遗留数月甚至数年的神经痛,这正是神经受损所致。”
预防胜于治疗。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国内现有两种疫苗可选: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保护效率超过90%,适用于50岁及以上人群,即使曾患病仍可接种;减毒活疫苗适用年龄范围更广。胡医生提醒:“疫苗不能治疗已发病例,但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特别建议50岁以上、患有慢性病或免疫力低下者接种。”
日常生活中,市民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因感冒导致免疫力下降;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酗酒及长期精神紧张。此外,带状疱疹病毒具有一定传染性,如家中有未患过水痘的婴幼儿、孕妇或免疫力较低者,建议患者做好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带状疱疹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识别、早干预。”胡医生呼吁,秋冬季如出现单侧身体剧痛或皮疹,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后遗神经痛。通过科学防治,可将这一健康隐患的影响降至最低。全媒体记者 冯梦苓 通讯员 孙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