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连日来,我市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以“新”的话语、“潮”的形式、“活”的传播,推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声”入人心。
如何将“上接天线”的理论讲出“下接地气”的效果?全会精神结合身边实际最有说服力。从苦楝树到杨梅树再到新楝树,匡堰镇“楝树下的三棵树”串联起倡隆村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历程;龙山镇方家河头村共富咖啡店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平台,成为“人民至上”理念的鲜活注脚;横河镇新农人一头钻进科技种粮的天地中,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在“后浪?慈风”青年说宣讲活动中,16位来自各镇街道、市理论宣讲学院的青年宣讲员用“青言青语”将全会精神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慈溪故事”。
百年宁波走书《文化赋韵新农村》、方言歌曲《知道不知道》、戏曲联唱《乡村风景线》,将党的理论融入文艺节目;龙山镇“后浪·滨滨思享汇”的宣讲员通过方言讲述、顺口溜编创、小故事演绎、自创“梗”等方式,把理论讲得更有意思、更有趣味;周巷镇的开放麦,让青年在对话与交流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引发共鸣;新浦镇、坎墩街道的青年则走进田间地头,通过“宣讲走亲”打通区域联学“最后一公里”……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声音传得更广更远。
把宣讲的讲台搬进红色教育基地,沉浸式、场景化的宣讲更加发人深思。桥头镇青年齐聚五姓抗战纪念馆重温烽火岁月,深刻感悟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与家国情怀,为理论学习宣讲筑牢思想根基。匡堰镇组织青年来到中共三北地委流动驻地旧址,通过打造“青年学习小组+红色教育基地”联动学习模式,助力青年干部深学细悟、实干担当。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通过市委宣讲团深入讲、“慈风”青年巡回讲、线上平台互动讲等形式,推进全会精神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的宣讲格局。全媒体记者 马安娜 通讯员 郑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