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清晨,伴着薄雾走进兴仁市大山镇,连绵群山巍然嵯峨,青山的苍翠在云雾缭绕中透着一丝神秘。在大山镇猪槽箐村的一处深山之中,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已经竣工,这处占地两百余亩的大棚葡萄产业基地是我市东西部精准扶贫项目。
猪槽箐村是兴仁市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我市投入478万元进行帮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预计可辐射带动约600余人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明年该村有望摘掉深度贫困村的帽子,实现从“空壳村”向“实体村”嬗变。
长期以来,多项产业发展失败让猪槽箐村整体发展停滞不前,陷入无集体经济、多贫困户、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困境,成为了大家口中的“空壳村”。“发展产业是‘脱壳’的首选之路,也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好门道。”挂职干部、兴仁市扶贫办副主任黄国军动起了脑筋,在扶贫办牵线搭桥、政府搭建平台的基础上,为该村引进了阳光玫瑰葡萄产业项目。
前期,我市委派多名业内专家数次踏访猪槽箐村进行考察、论证。结果表明,该村及附近气候温润,海拔高度为1100米,平均气温16摄氏度,光照充足,更有山坡作为天然防风屏障,十分适合种植葡萄。
“今年3月,阳光玫瑰正式在猪槽箐村落地生根。”黄国军告诉记者,慈溪除了投资478万元的资金支持外,还给予了技术帮扶。慈溪市龙山锦林果蔬农场与兴仁市大山光亮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对一”结对,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慈溪委派两名农业技术人员长期驻点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提供技术指导。
“这是葡萄种植产业首次入驻兴仁,我们对种植技术一无所知,幸亏有慈溪的两位技术员非常耐心地给我们当地农户传授栽培知识和种植技巧。”猪槽箐村村主任林雪玉对此满怀感激,她说,虽然平日里“慈普”与“贵普”之间的交流略显生硬,但完全不妨碍手把手教学。
在林玉新等技术员的带领下,目前,该基地已完成前期的锄草、剪枝、绑苗等工作,每一垄田埂上也已铺设完成“水肥一体化”管道。原先纯手工灌溉的模式已被如今的机械化操作所取代,不仅使得浇灌更加均匀,也大大节省了成本。
“该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了该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黄国军说,该项目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将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还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等途径帮更多村民拓宽收入渠道。
9月的山风拂面,舒适惬意,大棚内一株株油绿泼翠的葡萄树上,枝蔓顺着搭好的藤架子开始撒欢似的“匍匐前进”,蓬勃的生机让人仿佛看到了丰收时的盛景。
据初步估算,待到明年6月可采摘的时候,眼前这些葡萄亩产或将达到3000斤左右,年收入约100余万元。“70%的收入我们将用于帮扶贫困户,3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大山镇党委书记李文元表示,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是照耀猪槽箐村致富的“阳光”,也是巩固村脱贫成效的奠基石、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我们对慈溪的帮扶心怀感激,对未来致富奔小康更是充满信心。”■全媒体记者 陈思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