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新闻网讯 今年受疫情影响,祯旺乡很多村民被“阻”宅家经济收入减少。我市常驻帮扶干部吕红范得知情况后,亲自跑到温州、义乌等地,与三家来料加工厂对接,并达成劳务合作协议。
慈溪市结对帮扶的青田县祯旺乡仙峡村,结对前全年总收入不到万元,经营性收入约3000元。如今,两年连创佳绩,在去年提前半年多完成村级消薄任务后,今年更是提前7个月完成消薄任务。截至今年5月,仙峡村总收入已达到50余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10万余元。预计今年底,仙峡村总收入将超过100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不少于30万元。这种结对前后的巨变,取决于慈溪市帮扶小组“用心谋事,用情干事,用力成事”的理念和行动,主要探索形成了“扶产业强实体,强生态增后劲”的发展路子。
扶产业强实体,为村级集体经济帮扶从“输血模式”转化为“造血模式”打下坚实基础。“山货进城”营销模式则是轻车熟路的有效之举。去年3月,吕红范在一个月时间内设立了全省偏远山区乡镇第一家顺丰快递站,使全乡土鸡、土蜂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不断进城。同时又牵线慈星股份、慈溪市创二代与全乡签订“百万产销大单”,定点消费农产品,仅此项农民增收30%以上,村级增收约5万元。今年4月,又在慈溪农展中心设立了“青田侨乡农品城慈溪馆”,让青田的农产品走进慈溪,还通过“居间协议”长期受益,预计今后年村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以上。
“产业振兴、项目带动”更是“造血模式”的长远之举。以“党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主线,帮扶干部积极组建“青田县祯慈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结对村为大股东,由村党员农户带头养殖,鼓励31户低收入农户出资入股分红,结对村由此增收10万余元,养殖农户均增收1万余元。今年以来,合作社继续做好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卖货到慈溪,已为村级增收5.8万元。今年疫情期间,又经帮扶干部牵线搭桥做圆珠笔、水笔来料加工装配,仙峡村已与来料单位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实现村级和务工人员收入“双增”。还积极响应青田县消薄办号召,去年将慈溪市政府每年的40万帮扶资金和慈溪社会各界的部分捐赠资金共100万元,投资到“平湖飞地贷”和“嵊州飞地贷”,每年将给全村带来10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用好“绿水青山”这个生态天然资源,开辟村级农旅融合产业,把结对村打造成旅游景区村和网红打卡地。建设项目今年4月开始启动,一期总投资80万元,将建造一些基础设施并形成旅游环线,农民既可足不出村便利卖笋干等农产品,也可开办农家乐、民宿等经营场所促进增收。预计今年10月前完工后,每年将带来村集体经济净收益5万元左右,带动全村50户以上低收入农户累计增收30余万元。■全媒体记者 鲁奕呈
|